专访 | 李玥明:不要用潮流或风格限制自己,适合自己的插画表达才是最重要的

2022年《中国插画艺术年鉴》收录来自全国各地近70位插画师的100余件作品。年鉴是反映当前中国插画师创作水平的重要文献,更是我们广大插画师工作学习的重要参考资料。今日推出2022年《中国插画艺术年鉴》优秀作品奖获得者李玥明独家专访报道,以飨读者。

 

 

李玥明简介

本科毕业于美国马里兰艺术学院插画专业,现为瑞典国立艺术与设计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

获得第9届Hiii Illustration国际插画大赛非委托类作品入围奖,2022 年《中国插画艺术年鉴》优秀作品奖,第19 届3x3 国际插画大赛未发表作品荣誉提名。

 

插画艺术网:请你介绍一下获奖作品《林间照月》

李玥明:《林间照月》的灵感来源于李白的诗《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中的一小段:“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李白是我最欢的几位诗人之一,他留下的诗经常带给我很多启发和想象。我在小红书上发布这幅画时曾记录我的感想:“我透过月光流淌的诗篇,隐约触碰到千年前你的指温。”当我看向他曾无数次凝望的月亮,我们似乎隔着时空相遇了。寂静森林里,他捧着他的诗篇,而我手中是记载他作品的诗集。我们与古往今来的每个人一样,在永恒的月亮目光里,化作闪耀的流水。

 

 

《林间照月》

 

插画艺术网:能给我们分享一下你的最新创作吗?

李玥明:我最近专注于硕士毕业设计的创作,正在画一个关于月亮的系列插画,《林间照月》也是其中一幅。选择月亮作为主题,一是因为我名字里的“玥”和月亮的“月”发音和拼音都一样,一直以来,与月亮相关的图案、文字都非常吸引我,二是我希望可以画一些和自己的文化有关的内容,而月亮在中国文化中也是一个永恒的浪漫符号。

我在国外念书,这些年直面了很多关于我们文化的刻板印象,因此我希望可以展现一些文化中更深层的概念和思想给不了解中国文化的人。我在我的作品中视觉化了我自己和古人对月的解读和想象,比如思乡、离别,因为视觉语言、图像语言是没有门槛的,那些汉语中难以用其他语言解释清楚的抽象的情绪、氛围和思考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传达给其他国家和文化背景的观众。

 

 

《流淌月光》

插画艺术网:有没有什么经验可以给我们的插画师分享的?

李玥明: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多画、多看、多积累吧,天道酬勤。本科时候一位教授和我们说,不会画某样东西就找参考画50遍,画完就会了,我觉得很有道理,我被他巨量的作业折磨了一学期后,开始开窍了。多看是指,多看和观察大师的作品、身边发生的事、各地的风景,这些累积下来的素材在创作中非常有帮助。还有就是不要用潮流或风格限制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才是最重要的,毕竟潮流一直在随市场改变。

 

 

《蜡炬》

插画艺术网:如何获得灵感?

李玥明:我自己的话,诗歌能给我带来很多灵感。我喜欢把一些抽象的、难以用语言描述的感受和氛围具象化,而文字会留给我很多想象空间。旅行时看见的事物风景也会带给我灵感,拍的照片也会成为我的参考。除此之外,我还会在手机备忘录里记一些琐碎的突然出现在脑海里的句子,通常是对身边的人事物的一点感想,也会记一些有意思的梦,不知道画点什么的时候就去翻翻看。

 

 

《行踪》

插画艺术网:创作的过程是怎么样的?

李玥明:要分情况讨论,一种是我先确定了主题,如果是不太了解的领域我会去做调研,然后开始发散,比如从某一个方面可以延伸到哪里,可以比喻成什么。之后,我会从上一步的结果中挑选一个或几个来画草图,确定画面后就是线稿、上色和调整了。另一种则是,我突然想到了一个构图,那样的话会先把构图大致记录下来,看一下视觉中心是什么、塑造了什么氛围,然后再确定具体主题和内容,做调研以深入画细节,最后就是线稿、上色和调整。

插画艺术网:为什么选择了插画?

李玥明:我幼儿园的时候喜欢画小女孩,把她看作另一个意义上的我,或者希望是我当时的样子,然后给她编各种故事,搁现在应该可以把她称作我的oc(original character原创角色)。那会儿用了(浪费了)很多纸,导致我姥姥的记事本儿全是我画废的纸订起来的,我妈妈看了觉得还是找老师系统地教一下比较好,听了同事推荐后就带我去见了一位老师,也是我的恩师,陈燕晶老师,那会儿我四岁半。我跟着她学国画、素描、线描、水彩、水粉,后来画石膏像、画油画。可以说,所有关于画画的基础都是她带我打下的。学画的过程中,除了国画外,西式画法都是画写实,但我总是更想画一些幻想的内容。后来在国外读高中时,我尝试画了一些简单的创作,在写实里加入了符号语言、伏笔和暗喻,一下就变得具有叙事性了。我非常沉迷于这种用画面讲故事的形式,和我的老师聊过后,她建议我去了解一下插画,我就去看了黄金时代的插画作品,立刻就被吸引了,后来我就准备作品集和文书,申请了几所美国大学的插画系,最后入学了马里兰艺术学院,开始了在这个领域的学习。

 

 

《图书馆》

插画艺术网:走过什么弯路吗?

李玥明:我觉得最大的弯路就是在“技艺不精”的时候疯狂想要确定自己的画风或者风格,使得我有一段时间非常焦虑。大概是在大二的时候,这种想法每天都压在头上,总是试图模仿一些已经成名的画师的风格。但是刻意地按某种方式画画非常累,画出来的也很死板,甚至享受不到画画的乐趣——感觉是在套公式,并不是一种自然的、发自内心的表达。后来回想,那段时间其实是寻找表达方式路上的实验阶段,当时实在是操之过急了。后来大三时选了一门作业量很大的课,每次赶作业都来不及想什么风格不风格的,反而在这种课业压力下找到了自己感觉很舒服的表达方式,后来就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成了现在的所谓“风格”。不过,我依然在探索视觉语言和视觉表达,因此我的“画风”还在不停变化,或许几年后的作品看起来又和现在的不一样了。

 

 

更多2022年《中国插画艺术年鉴》信息

 

创建时间:2022-12-07 1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