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2024年《中国插画艺术年鉴》获奖者——殷雨晴

作为中国插画艺术领域的权威年度文献,《中国插画艺术年鉴》立足学术性、专业性与前沿性,系统梳理年度中国优秀插画作品与创作者生态,呈现中国插画艺术的多元面貌与全球化进程。

 

《中国插画艺术年鉴》已被中国知网全文收录。作为反映当代中国插画创作风貌的权威文献,其所有内容均可在中国知网平台上进行检索查询。

 

《中国插画艺术年鉴》在广泛的学术领域和专业范围内传播,方便插画专业的学者、学生以及相关从业者等进行查阅、研究和学习,为中国插画艺术的学术交流、创作研究等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和资源支持。

 

2024年《中国插画艺术年鉴》收录创作者均毕业于或就读于全球顶尖艺术院校,包括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伦敦艺术大学、纽约视觉艺术学院等,作品兼具学院派功底与商业创新表达。85%创作者毕业于国内顶尖艺术院校,15%创作者拥有海外学历,以英国(金斯顿大学、皇家艺术学院等)和美国(纽约视觉艺术学院、艺术中心设计学院等)教育背景为主。

 

今日推出2024年《中国插画艺术年鉴》最佳作品奖获得者殷雨晴独家 专访报道,以飨读者。

 

 

殷雨晴简介

 

殷雨晴, Keimyung University 融合设计博士在读,中山大学南方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插画绘本设计。担任课程有商业插画、绘本设计、动效设计、图形设计、文化产业调研等。作品获得2024年《中国插画艺术年鉴》最佳作品奖。2024年第七届全国数字创意教学技能大赛国赛漫画插画组二等奖。2021\2024年广东省高校美育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连续两届获奖。2023年获得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22年第六届国青杯艺术设计大赛一等奖,优秀指导教师奖。2023年首届全国自然教育文创产品设计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2022年3月发表省部级期刊论文《中国传统绘画对现代插画的影响——以国朝插画为例》艺术大观。2022年9月《传统文化元素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创新应用研究》——以商业插画课程教学实践为例。2021年3月《非遗传承创新走进高校美育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等。2020年3月《“中国故事”绘本的文化传播与创新策略探究》。与银泰集团旗下银泰公益基金会合作品牌塑造VIS体系建立;北京合生创展旗下家装服务品牌全案包装推广;山东鲁商集团旗下鲁商置业合作蓝岸丽舍别墅品牌宣传项目。与亿信地产合作,西郊高尔夫庄园置业整体形象包装推广。参与2022年《广州市海珠区江泰路街道微更新》插画环境包装设计,2023年参编高校教材《中外设计史》。

 

《清明上河图》(1)

 

插画艺术网:请你介绍一下获奖作品《清明上河图》。

 

殷雨晴:这次的获奖作品,来源于我对童年的怀念。现在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特别是我们80、90后,时常会想起小时候的那些场景——熟悉的街道、热闹的集市、年节时家家户户的烟火气。

 

我小时候住在村里,每周都会有集市,逢年过节更是热闹非凡。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家后面那条河,河上的桥几乎就是整个村庄的“中心”。桥上总是人来人往,货郎的吆喝声此起彼伏,孩子们围着糖果和小玩具兴奋地挑选,而大人们则在桥下的河边洗衣、聊天,整个村子都沉浸在一种温暖又充满生机的氛围里。

 

但这些场景,随着城市化的进程,渐渐消失了。河流不再潺潺流淌,桥上的叫卖声被车水马龙的喧嚣取代,村庄变成了一栋栋商品楼,曾经的热闹和烟火气成了记忆里的一道光。有一次,我在展览上看到《清明上河图》,画中的熙熙攘攘、人来人往,瞬间把我拉回童年的那座桥、那条河、那个热闹的集市。这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情感,促使我创作了这幅作品。把童年记忆里的热闹和温暖呈现出来,也让那些有着相似经历的人,能在画面里找到共鸣,感受到乡村生活那种最真实的生机与温度。像是一种情感的回溯,一次对童年和文化的致敬。或许,每个人的记忆里,都有一座属于自己的“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2)

 

插画艺术网:能给我们分享一下你的最新创作吗?

 

殷雨晴:过去一年是非常忙碌的,博士研究、育儿、工作和画画,分配在画画的时间就是在挤牙膏,虽然时间少但并不是停滞,而是一次新的探索。我的博士研究是儿童绘本方向,这让我对插画的商业价值、文化传播路径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影响了我接下来的创作方向。探讨插画师是否会被人工智能所替代,怎样更具市场影响力、如何以视觉语言激发受众情感共鸣。这些探索未来将结合我的课堂教学,帮助学生在创作时不仅仅考虑风格,更能理解市场与观众心理。

 

 

作品展览与项目创作——校企合作共创实践田园综合体项目(高校×政府×设计院),多个课程参与,其中我的课程是通过商业插画的设计语言,助力乡村文旅品牌建设,为田园空间注入文化价值。让学生在真实项目中实践插画的商业应用,提升创作能力与行业认知。课程中,学生以“未来田园生活、穿梭生态”为主题,创作了一系列插画作品。作品不仅涵盖场景插画、品牌视觉呈现,还涉及商业包装等实际应用。最终成果展览:优秀作品在田园综合体的展览空间呈现,学生们不仅获得了作品曝光与行业认可,还收获了证书与实践经验。校企共创的模式让学生提前体验商业插画的应用逻辑,提高行业适应力。作品的实际落地,使学生从课堂创作走向产业应用,增强职业信心。

 

 

“老城区新活力”环境包装(高校×中海地产)本项目是中海地产与学院团队的深度合作,围绕“老城区新活力”的主题,重塑城市街区视觉形象。通过插画壁画结合城市文化,赋予老城区新的视觉魅力。用艺术形式连接传统与现代,展现本土文化的温度与当代生活方式的碰撞。

 

插画艺术网:有没有什么经验可以给我们的插画师分享的?

 

殷雨晴:个人自由创作对我而言,是回归自我的方式。在长期的工作中,必须遵循框架、迎合外界需求,久而久之,难免会迷失自我,创作的热情也可能被消耗殆尽。而自由创作就像一片专属于自己的天地,没有束缚,只有纯粹的热爱与表达。每当沉浸其中,我仿佛能重新找回初心,进入全身心投入的“心流”状态,真正享受创作的乐趣。

 

面对工作带来的压力,我常常会选择画速写手绘,让自己慢下来。纸张的纤维感、不同笔摩擦纸面的沙沙声、颜料晕染时意外呈现的肌理变化……这些真实的触感让我更加贴近创作本身。相比数字绘画的精确可控,手绘的不完美反而带来治愈的力量,让我在自由挥洒的笔触间释放紧张,回归最直觉的创作状态,而不是一味追求完美的结果。这种专注于当下的过程,让我感到放松和畅快,就像我喜欢Art Brut和Outsider Art,那种未经雕琢的原始表达,更能触及内心的真实情感。

 

如今,AI技术让创作变得更加高效,但我依然珍视手绘的温度和独特质感。无论工具如何发展,创作者的思考与表达始终才是最核心的价值。值得一提的是,许多自由创作的作品,因其独特性和自由度,最终也能演变为商业项目。这种从自我探索到市场认可的过程,让我更加享受创作,使作品不仅承载个人情感,也能在更广阔的空间里被理解和欣赏。

 

商业与个人创作的平衡可能需要摸索,但两者其实可以相互滋养。个人创作带来的能量会让商业项目更具活力,而商业中的挑战也能激发新的灵感。最重要的是,不要忘记当初让你拿起画笔的初心——个人创作正是呵护这份热爱的土壤。当你找到自己的节奏,坚持两者并行,不仅能打造独特风格,也能更加自信、从容地走好插画师这条路。

 

 

插画艺术网:作为高校教师,您如何平衡教学、创作与商业项目?

 

殷雨晴:坦白说,平衡这些角色并不容易,尤其是我还在读博,同时也是一位8月龄宝宝的妈妈。教学、研究、个人创作和家庭生活交织在一起,每一天都需要精心规划和适应调整。但对我而言,这些身份并不是彼此独立的,而是可以相互滋养,它们共同塑造了我的成长轨迹,也让我在不同的领域找到交汇点。

 

近年来我有意识地放缓商业项目的步伐,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博士研究、教学、育儿和个人创作上。作为一名研究儿童绘本的博士生,育儿的过程反而成为了我研究的一部分。宝宝的成长让我更直观地观察到绘本在儿童成长中的作用,以及家长在选择绘本时的思考逻辑。这种真实的体验不仅丰富了我的研究,也让我在创作绘本时,能更加贴近受众的需求和心理。许多灵感来源于日常生活,比如宝宝对色彩、图像的兴趣变化,或者亲子阅读时的互动细节,这些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我的创作方向。

 

在教学方面,我始终希望课堂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思维的碰撞和实践的探索。我会将自己在行业中的最新观察、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融入教学,让学生能理解行业趋势和应用场景。同时,我也鼓励学生在课堂中进行个人表达,让作品不仅是技术的练习,更能体现自己的想法和风格。

 

个人创作对我来说,是精神的出口,也是激发灵感的方式。尽管时间有限,我仍然会在育儿和研究的间隙进行速写。手绘的过程让我回归最初的创作状态,感受材质的肌理和笔触带来的直观触感,这是一种不可替代的沉浸体验。它不仅帮助我释放压力,也让我在研究和教学之外,找到属于自己的艺术表达。更有意思的是,许多个人创作的作品,最终会成为研究素材,或者发展成课堂案例,甚至转化为未来的商业项目。这种自然的衍生过程,让我感受到不同身份之间的连接,而不是割裂。

 

面对教学、研究、创作和家庭的平衡,我的策略是顺应阶段性的重点转换,并寻找不同身份的交汇点。

 

在博士研究阶段,我更加专注于绘本创作和学术探索,同时通过与宝宝的互动深化对儿童视觉认知的理解;在教学中,我吸收行业的新知识并传递给学生,让课堂不仅是学术的延伸,也与实践接轨;而在个人创作中,我让自己回归艺术的本质,不去设限,而是享受纯粹的表达。

 

这一切的确充满挑战,但它们并不是彼此冲突的,而是在不同时间段互相影响、促进。我相信,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接纳每个阶段的重点调整,不必苛求完美,而是让不同的身份共生共长,才能真正享受创作的过程,也能更自如地走好每一段人生旅程。

 

 

 

ChinaChahua.net 插画艺术网

 

创建时间:2025-03-31 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