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2024年《中国插画艺术年鉴》获奖者——陈慧玲

作为中国插画艺术领域的权威年度文献,《中国插画艺术年鉴》立足学术性、专业性与前沿性,系统梳理年度中国优秀插画作品与创作者生态,呈现中国插画艺术的多元面貌与全球化进程。

 

《中国插画艺术年鉴》已被中国知网全文收录。作为反映当代中国插画创作风貌的权威文献,其所有内容均可在中国知网平台上进行检索查询。

 

《中国插画艺术年鉴》在广泛的学术领域和专业范围内传播,方便插画专业的学者、学生以及相关从业者等进行查阅、研究和学习,为中国插画艺术的学术交流、创作研究等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和资源支持。

 

2024年《中国插画艺术年鉴》收录创作者均毕业于或就读于全球顶尖艺术院校,包括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伦敦艺术大学、纽约视觉艺术学院等,作品兼具学院派功底与商业创新表达。85%创作者毕业于国内顶尖艺术院校,15%创作者拥有海外学历,以英国(金斯顿大学、皇家艺术学院等)和美国(纽约视觉艺术学院、艺术中心设计学院等)教育背景为主。

 

今日推出2024年《中国插画艺术年鉴》优秀作品奖获得者陈慧玲独家 专访报道,以飨读者。

 

 

陈慧玲简介

 

陈慧玲,笔名:抱紧我的小咸鱼(小红书),江西景德镇人。目前就读于爱丁堡艺术学院的插画系博士第三年,致力于非线性互动绘本的研究。本科就读于伦敦艺术大学,camberwell艺术学院的插画系,研究生分别在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和皇家艺术学院获得了儿童插画和插画研究型硕士。

 

作品“垃圾人” 入围第58届“博洛尼亚”儿童书展览,第八届中国插画双年展(CIB8),并且荣获2024中国插画艺术年鉴“优秀作品奖”;作品“炎夏“”爱丁堡雨夜“”绘本“窗边的彩虹”入围第九,十,十一届Hiii国际插画大赛。作品“地球”荣获”Art on Climate”国际气候插画大赛“Merit”奖项。

 

出版绘本:《我的绿色低碳生活》《我想和世界谈一谈》;绘本《我的绿色低碳生活》由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并在2024 “29届联合国气候变化纲要公约缔约方大会,中国角亮相;入选央视“全民阅读书单”;并由光明网,人民论坛网,中华英才网等专题报道。

 

《垃圾人》(1)

 

插画艺术网:请你介绍一下获奖作品《垃圾人》。

 

陈慧玲:此次获奖的五张插画《垃圾人》是我正在创作的绘本前五页,并且这个系列已经入围并在2024年博洛尼亚童书展展出。

 

选择这个主题是对自然和人类共存这个大话题的探索。作品中为了让读者更好的有代入感,所以我创造了一个连接人类和自然的角色:垃圾人。它以啃噬人类的垃圾为生,并且逐渐壮大,虽然它没有办法被人类看到,但是它可以看到人类,于是它开始观察人类,并且帮助人类清理垃圾,在这个过程中,它收获了很多“宝藏”——吃剩的果核,破掉的玻璃,猫猫的尸体,坏掉的家具等等。原本,这是一个很平衡的关系,直到有一天,它发现了有害垃圾,可放射性垃圾,他的身体开始出现反应……

 

 

《垃圾人》(2)

 

《垃圾人》(3)

 

绘本采用的是无字绘本的形式,用图像打动读者,并且留有想象的余地,这是无字绘本的力量。画面的绘画形式是钢笔绘画的形式,更多的重心放在松弛的笔法带来的童趣感和集中于明暗带来的忧伤叙事体验。

 

 

《垃圾人》(4)

 

 

《垃圾人》(5)

 

插画艺术网:能给我们分享一下你的最新创作吗?

 

陈慧玲:最近主要是在围绕着博士学习进行实践创作,更多的是关于书籍的互动性如何与叙事更好的结合,例如书籍的翻阅形式能否促进更多的互动;互动的过程中是否读者可以有更多的想象和叙事机会?等等,例如:“嘘” 这本书讲的是一个夜晚,女孩醒来发现窗外有一个发光的兔子,在交谈的过程中,她决定和兔子一起跳出自己的窗子,去夜空中俯瞰自己的城市。

 

这本书考虑的是叙事的非线性,强调在每一个方向阅读的时候都可以介入叙事,阅读的方向不影响叙事的顺序,反而可以产生更多的叙事;更多的是,打破了传统的翻阅方式,立体的三层叙事让读者在页面内和页面外反复横跳,参与性更强。

 

 

“嘘” 爱丁堡艺术学院博士生 2024年展览

 

 

“嘘“ 内部画面

 

插画艺术网:有没有什么经验可以给我们的插画师分享的?

 

陈慧玲:经验我觉得因人而异,在创作中的每一次喜悦或许能够共情,但是背后付出的努力和思考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我不能假设我的经验同样是适用于其他人,但是得益于这个分享的机会,我可以分享一下我在绘本和插画创作中遇到瓶颈的时候的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首先,写故事的时候觉得自己的故事不知道如何开始?不如从一个荒谬的想法开始。不要限制自己的故事是否在逻辑之内,不要一开始就把自己架在理性之上,而是从一个不可能的事情开始,例如:冰箱里可以放企鹅吗?它或许需要更多的空间,也许我们应该给它一个窗户呢?从一个吸引人的开头,可以引导你不断的想要拓展这个故事,然后一步步你就会觉得你的故事有趣了起来。

近期创作

 

其次,故事的画面创作如果遇到瓶颈的时候可以放弃自己最擅长的材料,从自己完全不熟悉的材料就乱涂乱画,在面对不熟悉的材料的时候你会感觉自己获得了一个新的画笔,你只是在探索,接下来的每一张画和实验都有可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插画创作这条路,偶尔迷路也没有关系,反正你我都在边走边学,共勉。

 

插画艺术网:对于插画专业考研或者读博,你有什么建议吗?

 

陈慧玲:这个话题好像这几年一直在被问到,插画还有博士吗?我也想读博士,怎么样才能念啊?哈哈哈,我客观的说读研和读博是完全两种体验。

就研究生来说,是实践的探索。我觉得如果你有想要探索的主题和形成个人画风,并且觉得想要一个长时间的创作环境可以考虑进一步研究生的学习,本科的很多创作是碎片化的,可能想法刚出来还来不及探索,就下一个项目了;所以研究生的学习还是有必要的。

 

读博的话是关于你要在一个领域长时间耕耘,3-4年的时间你需要建立自己的知识系统和创新方法以弥补某知识的空白。其中实践和学术是交叉进行的,是相辅相成的。导师和年审组会每年都问你的贡献和创新点在哪,这个是一个比较大的压力;而且读博周期非常长,这期间你会迷茫,也会在某一个夜晚或者清晨发现自己又可以了,反反复复,如果你觉得自己有一个特别想探索的领域,并且愿意付出这样的努力,那么你就是读博圣体!

 

插画艺术网:能否介绍一下你的博士研究内容?

 

陈慧玲:可以的,我的博士研究是跨学科的艺术研究,课题是:非线性互动绘本:探索非线性和互动如何作为讲故事的工具帮助儿童更好地理解情感素养。

 

艺术实践方面来说:目前绘本中都集中于线性叙事,故事是逐步推进的,但是我们假设儿童的情感状况和情感波动是不一样的,如果是绘本叙事非线性的可以为儿童在阅读的时候代入自己的情况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并且不影响故事的进展,故事通常是开放性结局,读者可以书写自己的结局。互动的部分主要聚焦于物理互动,我们研究针对的儿童是5-8岁的儿童,故事中会对部分情节实行互动和立体结构,这样读者必须要手动打开某些结构与其互动,推动故事的发展,实现双向互动。

 

研究中除了实践基础的创作方法,我们同样会举行参与者观察实验,我们邀请6名儿童在同一个空间内阅读情感类非线性互动绘本,并且讨论他们的感受,观察非线性的叙事和互动是否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机会理解和讨论自己的情感状态。

 

这个研究课题旨在揭示绘本的形式改变与儿童情感认知之间的潜在关联,为儿童情感发展教育和绘本设计领域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插画艺术网:能否分享一下你眼中的中国童书和外国童书之间的差异?

 

陈慧玲:这个问题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我在参加过2024年的IBBY congress 和2025年博洛尼亚的童书展后观察到了三点:文化根基与叙事传统;图像风格和视觉艺术和主题开放性和社会性来简单说说吧。

 

1.文化根基与叙事传统

中国童书:常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民间故事、诗意意象与儒道哲思。强调道德寓意、家庭伦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主题,例如我非常喜欢的绘本:余丽琼老师、朱成梁老师的《团圆》(2008)。

 

 

《团圆》封面

 

外国童书:更注重个体成长、自我意识探索、社会多元与包容性议题。讲故事时常采用戏剧冲突和幽默语言,强调儿童主观能动性。例如Mariachiara Di Giorgio 的绘本“professional Crocodile”(2017)。

 

 

professional Crocodile 插画

 

2. 图像风格与视觉语言

中国绘本较多保留传统水墨、剪纸、美术风格元素,画面意境悠远,强调“留白”与诗意表达, 这里必须要推荐一下我喜欢的蔡皋老师的《桃花源的故事》。

 

外国绘本视觉语言更具实验性与个性化,媒介运用广泛,注重色彩与节奏感,风格多元,喜欢的插画师太多了,我就举一个我最近在关注的插画师:Elima Braslina。

 

3. 主题开放性与社会性

外国童书更多探讨当代社会议题,如性别、种族、战争、移民、心理健康等。

 

中国童书在近年来开始拓宽主题,但相对仍以成长教育、家庭温情和传统文化为主。

 

关于创作的主题我推荐大家看看IBBY (International Board on Books for Young People)历年的讨论主题:https://www.ibbycongress2024.org/ 。

 

 

IBBY 2024 congress

 

我认为每个国家探索的绘本主题是有他们的国情特色的,不能一概而论,所以不用特别焦虑创作的主题。有需求就创作,或者你可以发现很多还没有被覆盖但是不得不提的主题,我始终认为,儿童和绘本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他们相互支持。

 

ChinaChahua.net 插画艺术网

 

创建时间:2025-05-12 22:25